小時後印像中的冬至就是一大鍋的進補藥膳,而且,那一鍋湯永遠都像烏鴉一樣黑嘛嘛;小時後不懂媽媽的心意,在被逼喝下一碗進補湯後總會埋怨為什麼要喝這麼難喝的東西?為什麼冬令要進補?
長大了以後,慢慢知道冬至進補的意義,雖然如此,在當了8年的媽媽生涯中卻從未替家人準備一鍋冬令進補湯補補身,這可能是小時後喝了烏鴉湯的後遺症。
冬至,就是順著電視廣告頻頻出現的冬至湯圓畫面買來搓好的湯圓,吃湯圓應該還是比較深得人心的;至少,沒有人會被媽媽強迫一定要喝下烏鴉湯!

星期五在娃娃學校煮湯圓,學校課程安排讓孩子學習冬至的由來、吃湯圓的民俗故事......等;娃娃帶回家的學習單「冬至食圓慶團圓」要寫下或畫出民俗故事的內容、吃湯圓的感想、長大一歲的期許以及感恩家人的照顧......等。在吃過一次湯圓便長大一歲的寓意裡,娃娃連續吃了三次湯圓(現在的學校、以前的學校、家裡),哇 ~ 一夕之間從7歲變成10歲了,哈 ~ 哈~~~

我這才發現,呵 ~ 光是關於冬至吃湯圓的民俗故事就有超過3種以上的版本耶!難怪娃娃說她忘記老師說什麼故事了。不過,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→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重頭再來一次,學習關於吃湯圓的由來、聽關於湯圓的民俗故事,一個科學的、傳統的、感恩的節日。


星期六受邀回到娃娃畢業的幼稚園一起參加「湯圓大會」,這是該校一年一度的盛事,除了讓孩子體驗搓湯圓、吃湯圓的傳統之外,還匯集學校許多愛心(日本、台灣) 媽媽的料理創作、手工藝品、遊戲,二手衣物、服飾、書籍、玩具...等跳蚤市集特賣會(以幼童用品居多),吃、喝、玩、樂、撿便宜一手抓的好時機。

娃娃回到這一所讓她讚不絕口的學校,碰見許多也一起 "回娘家" 的同學卻也難掩靦腆、扭捏了一下。
搓湯圓的事前程序倒記得一清二楚,逕至到洗手檯洗手清潔、領取口罩、湯圓半成品,開始搓湯圓囉!



甜心喬坐在一旁看著姊姊搓湯圓也有模有樣的學起來,連姊姊沒有的動作也自己"發明",例如說:把生湯圓放進嘴裡試吃味道!


姊姊邊搓湯圓邊看著來往的人潮,卻能迅速發現從甜心喬口中奪出那顆湯圓半成品,真是令人佩服!
嚐過生湯圓味道覺得不怎麼樣的甜心喬還是不甘湯圓被速速奪走,臉上掛著眼淚以示抗議。




搓完、吃完湯圓以及現場買來的壽司捲、炸雞塊,娃娃仍記得一定要光臨的遊戲區;簡單的設計、用心的佈置,不管分數高低,凡參加者人人有獎,孩子總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獲得挑戰的滿足與遊戲後的小獎品獎勵;兩個10塊錢獲得很大的成就與滿足,孩子的童年歡樂記憶堆砌。

小小人也不會投飛鏢,但是非常堅持要跟姊姊站在同一陣線,用眼睛看看也好。(對呀!人家學著點,明年就可以玩了嘛!)




用「寶寶版」的高爾夫球桿推著網球走進迷宮,不可能迷路的迷你迷宮一下子就讓娃娃突破重圍,闖關成功了!

迷宮遊戲



選中貼紙當參加獎,這個笑容果然是很大的滿足咧!





延伸閱讀

冬至的由來與意義
冬至就是二十四個冬節就是冬至,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。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,以五日為一候,三候為一氣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,合稱為二十四節氣,而節氣中的一個。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,所以和清明一樣,被稱為「活節」。在冬至這一天,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,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(又稱為冬至線)上,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,黑夜最長。冬至過後,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,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,而夜晚漸漸縮短,正因為如此,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。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,所以有「冬至陽生」的說法,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,陽氣就要回升了。

在古代,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,在周朝,就有利用「冬至」日郊祀祭天的記載,又因為周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,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,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,因此,也可以說:過「冬節」是自漢代才有的。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,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,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!

「冬至」又稱為「至節」,因為它是「陰極之至」、是「陽氣始至」,也是「日行南至」的節日。又由於冬至過後,新年就在眼前了,所以又有「冬節大如年」的說法,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。另外,冬至又有如「亞歲」、「如正(新正)」、「履長節」等的稱呼,民間則多稱為「冬節」。又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,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,於是又有「有者冬至夜,無者過一夜」、「富人吃一夜,窮人凍一夜」的俗諺。

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,及當天天氣的好壞,推測往後的天氣。俗語說:「冬至在月頭,要冷在年兜();冬至在月尾,要冷在正月;冬至在月中,無雪也沒霜(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,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);俗語也說:「冬至黑,過年疏;冬至疏,過年黑」(意思是: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,那麼過年一定晴天,反之,如果冬至放晴,過年就會下雨)

在冬至的應節食品方面,有許多有趣的傳統,甚至是各族的特色。例如:滿族旗人在冬至祭天祭祖之後,將祭拜過後的豬肉煮成白肉和親朋好友分享;在陜西地方,人們相信共工的兒子,在冬至這天去世,變成散播瘟疫的惡鬼,但疫鬼怕紅豆,因此在冬至這天,大家煮紅豆粥來避開瘟疫;南方人吃湯圓,北方人在冬至這天則有吃餛飩的習俗,有句俗諺說:「冬至餛飩夏至面」,另外在西北地方則多半吃餃子(餃子在明代之前稱為),民間甚至有流傳「吃了冬節的餃子,不凍耳朵」的諺語(據說這種習俗是來自醫聖張仲景施藥為窮人治凍傷的故事而來的)

◎冬至的起源

◎冬至的傳說

◎冬至的習俗

◎冬至食俗

◎全國各地的冬至習俗

◎台灣的冬至

◎冬至詩詞選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tharin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